Vol. 48, No. 3 (1999)
1999年02月05日
总论
1999, 48 (3): 385-388.
doi:10.7498/aps.48.385
摘要 +
推导出三维各向同性谐振子径向矩阵元p|n′l′>和二维各向同性谐振子径向矩阵元q|n′m′>的通项表达式-
1999, 48 (3): 389-394.
doi:10.7498/aps.48.389
摘要 +
讨论了轴对称荷电动态黑洞的特征曲面,即类时极限面、表观视界和事件视界-分析了黑洞蒸发或吸收质量,以及黑洞电荷发生变化诸种情况-
1999, 48 (3): 395-401.
doi:10.7498/aps.48.395
摘要 +
利用brick-wall方法计算了Schwarzschild黑洞背景下Dirac场的自由能和熵,得出了Dirac场的熵与黑洞视界面积成正比的结论,并进一步指出了Schwarzschild黑洞背景下Dirac场的熵为相应Klein-Gordon场的熵的7/2倍-
1999, 48 (3): 402-407.
doi:10.7498/aps.48.402
摘要 +
提出一种通过压缩非线性系统轨道的相空间实现混沌和超混沌控制的方法-以Henon映象、Lorenz系统和Rossler超混沌系统为例,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控制非线性系统中的混沌和超混沌行为,并获得98P的高周期稳定轨道-
1999, 48 (3): 408-415.
doi:10.7498/aps.48.408
摘要 +
提出了新的简便的方法研究具有入射信号的半经典Laser-Lorenz方程-由于抽运参数随时间慢变,导致分岔滞后,并诱发暂态的光学双稳态-通过量级平衡和用线性化系统的慢变解作近似,给出了分岔转迁的量级关系和暂态光学双稳态发生的条件,并通过数值计算给出分岔转迁区间和暂态光学双稳态的滞后环-
1999, 48 (3): 416-420.
doi:10.7498/aps.48.416
摘要 +
建立了一种用固/液-液/固复合三层膜测量液态金属扩散系数的实验方法-使用这种固/液-液/固复合三层膜可以消除重力导致的浮力对流和表面张力对流的影响,能够达到在无对流条件下精确地测量液态金属扩散系数的目的-利用Ta/Zn-Sn/Si复合三层膜研究了液态Zn和Sn在500℃时的互扩散过程-
1999, 48 (3): 421-425.
doi:10.7498/aps.48.421
摘要 +
研究了利用强迫振动扭摆方法测量液体粘滞系数的原理-由标准滞弹性体的Voigt型三参数模型确定了测量系统的基本参量,从而证明了利用强迫振动扭摆测量液体粘滞系数的四参数模型的正确性-
核物理学
1999, 48 (3): 426-432.
doi:10.7498/aps.48.426
摘要 +
将角动量投影壳模型应用到129La核,对单准质子带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与组态为πh11/2的yrast带和组态为πg7/2带的拟合令人满意-还确认了一个组态为πg7/2[νh11/2]2的扁椭球带-
1999, 48 (3): 433-437.
doi:10.7498/aps.48.433
摘要 +
采用二准粒子加轴对称转子模型,研究了A=80区部分奇奇核的晕带能谱,理论计算结果准确地再现了每个核的signature反转,并与实验值符合相当好-
原子和分子物理学
1999, 48 (3): 438-445.
doi:10.7498/aps.48.438
摘要 +
利用动力学对称群方法研究了弯曲三原子分子的振动高激发态能谱-该方法显示:三原子分子的动力学对称性为U1(4)U2(4),则三原子分子的Hamiltonian量可写成代数的各元素之和,通过李代数处理而求得分子代数Hamiltonian量的本征值,进而得到分子的振动能谱-并具体计算了O3分子-
1999, 48 (3): 446-452.
doi:10.7498/aps.48.446
摘要 +
报道260—360nm波长范围内CF自由基(2+1)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REMPI)激发谱的研究-CF自由基通过Ar/CF4,Ar/CF2Cl2或Ar/CF3COOH混合气体的直流脉冲放电产生-在260—295nm波长范围内,观测到一个新的高Rydbery态振动序列,其带源位于295-22nm(2hν=67746cm-1),分析表明,该振动序列来源于5p Rydberg态的二光子共振激发,测得的振
1999, 48 (3): 453-460.
doi:10.7498/aps.48.453
摘要 +
在三体索末菲参量修正的基础上,进一步对(e,2e)反应的末态He+中核外电子的有效屏蔽给出修正-这种修正反映了末态四粒子间的动力学屏蔽-并用修正后的索末菲参量计算了入射能量为50eV时,共面不对称几何条件下电子离化He原子的三重微分截面-所得结果与convergent close-coupling理论结果及最新绝对测量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发现当敲出电子能量为10eV时,理论曲线更接近实验数据-
唯象论的经典领域
1999, 48 (3): 461-467.
doi:10.7498/aps.48.461
摘要 +
从第一性原理出发,利用Bergman表示理论,推导出二元复合材料系统中电势表达式,并通过数值计算求出体心四方、体心立方、面心立方等几种周期性结构复合材料中的电势分布-
1999, 48 (3): 468-473.
doi:10.7498/aps.48.468
摘要 +
从密度矩阵形式的Bloch方程和Maxwell传播方程出发,建立了二能级双脉冲传播的三维半经典理论模式,并给出了数值求解结果-考察了双脉冲在介质中的时空演化,发现了三维空间中双脉冲合并的特性,并与单脉冲的传播进行了比较-
1999, 48 (3): 474-479.
doi:10.7498/aps.48.474
摘要 +
通过对光敏剂C60含量不同的低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光折变聚合物聚乙烯咔唑掺杂2,5-二甲基-4-(4′-硝基苯偶氮基)苯甲醚、N-乙基咔唑和C60的空间相移角和二波耦合系数的测量,研究了光敏剂在此类光折变聚合物中的作用-
1999, 48 (3): 480-484.
doi:10.7498/aps.48.480
摘要 +
运用经典摄动理论中的多重尺度法和数学物理方法中常用的拉普拉斯变换法,求解了sine-Gordon方程的微扰问题,得到了不含长期项的一级修正解和孤子参数随时间的缓慢变化关系-
凝聚物质:结构、热学和力学性质
1999, 48 (3): 485-490.
doi:10.7498/aps.48.485
摘要 +
用液体微扰变分理论,计算了液氢,液氘冲击压缩曲线-计算结果与Nellis实验相一致-计算所得冲击温度比Holmes的实验值明显偏高-对冲击压缩曲线与实验一致,以及冲击温度的计算值明显偏高于实验结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1999, 48 (3): 491-496.
doi:10.7498/aps.48.491
摘要 +
金属纳米粒子/介质复合薄膜因其优良的光电特性和超快响应而成为应用背景很强的光电功能薄膜-采用真空沉积的方法制得了Ag-BaO纳米薄膜,测试到其在室温条件下的红光和蓝紫光波段的光致荧光光谱,认为Ag-BaO纳米薄膜的荧光发射主要来自于Ag纳米粒子的贡献-与该种材料的紫外-可见光吸收谱相比较,分析了Ag-BaO纳米薄膜材料不同可见光波段的荧光产生机理-
凝聚物质:电子结构、电学、磁学和光学性质
1999, 48 (3): 497-504.
doi:10.7498/aps.48.497
摘要 +
研究了格点势能Vn=λtanh[Acos(2πσn)]/tanhA,σ=(5-1)/2的一类非公度体系的电子动力学性质-分析了体系中不同相区内波函数的特征,发现延展态的波函数类似于Bloch波,在一定范围内体系中存在临界态-计算了自关联函数C(t)和均方位移d(t),分析了它们的长时行为,发现当体系各态均为延展态时,C(t)~t-1,d(t)~t1;当体系各态均为局域态时,C(t)~t0,d(t)~t0
1999, 48 (3): 505-510.
doi:10.7498/aps.48.505
摘要 +
实验研究了La2/3Ca1/3Mn1-xCuxO3(x=0和0.15)样品在温度远低于居里温度时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行为.发现未加磁场时,Cu掺杂样品在低温下表现出电阻极小值行为.这一极小值现象在外加磁场后消失.基于Kondo理论,对实验观察进行了讨论,并作了定量的理论与实验的比较.
1999, 48 (3): 511-519.
doi:10.7498/aps.48.511
摘要 +
考虑到量子尺寸效应以及来自杂质、粗糙表面、粗糙界面三方面的散射,运用量子统计格林函数方法和久保理论,计算了磁性多层薄膜系统中的巨磁电阻,讨论了巨磁电阻随非磁层厚度作周期性振荡,以及在(Fe/Cr)N/Fe系统中巨磁电阻随多层基元数目N增加而增大等现象.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符合.此外,还讨论了有关各种散射引起的散射率能否相加的问题.
1999, 48 (3): 520-526.
doi:10.7498/aps.48.520
摘要 +
用熔体快淬法结合热处理制备了高性能纳米复合永磁合金Nd9Fe85.5-xCoxNb1B4.5(0≤x≤16).最佳磁性能对应的成分为Nd9Fe81.5Nb1B4.5,其永磁性能如下:最大磁能积(BH)max=156kJ/m3,剩磁Jr=1.11T
1999, 48 (3): 527-532.
doi:10.7498/aps.48.527
摘要 +
在与晶粒组元相当的包裹纳米FeAl晶粒的无序界面或/和表面组元中,存在Fe-Al-Fe电子的超交换作用或/和Fe-Fe交换作用,使多晶FeAl合金因晶粒纳米化出现非磁性—磁性转变.X波段(频率为9.48GHz)的电子自旋共振(ESR)实验表明多晶FeAl合金没有磁共振信号.纳米晶样品的铁磁共振(FMR)信号是一个线宽ΔHpp为8×104A/m以上的宽峰.还观测到纳米晶体样品中Fe2+离子的ESR精细结构双峰,两峰间隔为1.316×10
1999, 48 (3): 533-538.
doi:10.7498/aps.48.533
摘要 +
计算了ZnS中电子谷间散射的速率.利用蒙特卡罗方法,研究了ZnS型薄膜电致发光器件中电子的能谷转移过程.得出了能谷转移的瞬态过程,电场对谷间分布的影响以及不同能谷中电子动能分布的特点.提出了高能谷的能量存储效应.这些结果可作为研究电致发光过程的基本数据.
1999, 48 (3): 539-544.
doi:10.7498/aps.48.539
摘要 +
采用复合靶共溅射方法制备了(Au,Ag)/Si复合纳米颗粒薄膜,分别采用Maxwell-Garnett理论和微分有效媒质(DEM)理论计算了Ag/Si复合薄膜的吸收光谱,实验测量结果与DEM理论计算更接近,讨论了(Au,Ag)/Si体系复合薄膜共振吸收峰宽化的微观机制.
1999, 48 (3): 545-549.
doi:10.7498/aps.48.545
摘要 +
通过对供体(D)—受体(A)间传递速率静态分布的模拟,得到了静态能量传递情况下D的发光衰减曲线,与Inokuti-Hirayama模型结果一致.模拟并讨论了D—D传递与D—A传递相关和非相关情况下D—D传递对D发光衰减的影响.
物理学交叉学科及有关科学技术领域
1999, 48 (3): 550-555.
doi:10.7498/aps.48.550
摘要 +
以SF6和SF6+O2为刻蚀气体,采用等离子体刻蚀工艺成功地对化学气相淀积工艺制备的β-SiC单晶薄膜进行了有效的刻蚀去除.实验指出当气体混合比约为40%时,刻蚀速率达到最大值.俄歇能谱分析表明,在SF6和SF6+O2气体中被刻蚀后的样品没有形成富C表面的SiC层.研究结果为各种SiC器件的研制奠定了必要的实验基础.
1999, 48 (3): 556-560.
doi:10.7498/aps.48.556
摘要 +
用深能级瞬态光谱和光致发光(PL)方法研究了AlGaInP/GaAs异质结双极晶体管(HBT)发射区AlGaInP中的深能级.得到了两个深能级,分别为Ec-Et1=0.42eV和Ec-Et2=0.59eV,其复合截面为σn1=6.27×10-17cm2和σn2=6.49×10-20c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