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18, No. 6 (1962)
1962年03月20日
目录
1962, 18 (6): 275-290.
doi:10.7498/aps.18.275
摘要 +
本文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叙述如何从原子核单独能级的特性和系统性来研究原子核的结构,并例举了四类研究这些能级最重要的原子核反应实验。第二部分主要是叙述如何从激发能高于中子或质子结合能的原子核内部运动的统计规律,来研究原子核的结构;并例举了六类研究虚激发态的原子核反应。作者对这两部分原子核反应实验今后的工作方向,提出了一些看法和意见。
1962, 18 (6): 291-297.
doi:10.7498/aps.18.291
摘要 +
本文用塔姆-唐可夫近似解K+介子和核子的弹性散射问题,得到了K介子实验室动能400Mev以下的相移截面和能量的关系,并和实验及前人的理论结果作了比较。计算中较严格考虑了核子反冲效应,指出了在考虑了反冲效应后能使理论曲线在高能端更与实验曲线接近。同时就Λ-K和∑-K的各种可能的宇称情况进行了分析,排斥了相对宇称皆正的可能,并指出Λ-K和∑-K的相对宇称选取不同的符号和二者皆取负号一样,能符合K+-p散射实验,但在分析K+-n散射时仍遇到困难。
1962, 18 (6): 298-304.
doi:10.7498/aps.18.298
摘要 +
关于超声波在乙酸乙酯和乙酸甲酯中的吸收问题曾引起了多次热烈的争论,为此,作者采用了行波中的光衍射法做了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在实验过程中,特别注意了仪器的精确度问题,并且对许多种吸收系数已知的标准液体进行了多次重复的测量,结果很好地符合于一般的公认值,且误差不超出5%。对于两种乙酸酯,测量的频率范围是3-30Mc,温度保持20℃。测量结果表明,在实验的误差范围内,吸收的实验值很好地落在唯象单弛豫理论所预期的曲线上,弛豫频率对乙酸乙酯约在12Mc附近,对乙酸甲酯约在7Mc附近。并且通过对不同纯度的乙酸乙酯进行重复的测量,表示杂质引起的附加吸收并不影响吸收曲线的特性。因此也就明某些作者测量得到两个弛豫频率的结果是不真实的。作者并认为Karpovich首先提出的旋转异构的理论是适合于解释这两种液体的驰豫吸收的机理的。
1962, 18 (6): 305-310.
doi:10.7498/aps.18.305
摘要 +
本文由温度不同之平衡系统引入温度差的概念,以其边界接触作用为微扰,对热的输运过程进行了动力学的讨论。得到了热导系数的准确表示式。对于体积大的均匀系统,所得的公式简化为Kubo的公式。
1962, 18 (6): 311-320.
doi:10.7498/aps.18.311
摘要 +
本文中对具有调变场形式为f=sin(Φ(γ)-Nφ)的螺旋形迴旋加速器作了研究,讨论了选择调变曲线形式Φ(γ)的方法,从而可求得满足某些条件下的最合适的曲线形式,该形式在加速器中心为托马斯型,在外半径区域可用几个不同参数的阿基米德螺旋线分段接近,采用这曲线后有很多优点,例可使中心区的散焦力减少到最小,非线性共振亦减弱,并且为了克服中心区的散焦力,在相同的滑相条件下,所要求的D盒加速电压亦大为降低,并使外半径区具有最大磁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