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朱宇豪, 袁翔, 吴勇, 王建国.质子碰撞硼原子非辐射的电荷转移过程. 必威体育下载 , 2023, 72(16): 163401.doi:10.7498/aps.72.20230470 |
[2] |
卢肖勇, 袁程, 高阳.考虑共振电荷转移的离子引出过程理论研究. 必威体育下载 , 2021, 70(14): 145201.doi:10.7498/aps.70.20210105 |
[3] |
袁国亮, 李爽, 任申强, 刘俊明.激发态电荷转移有机体的多铁性研究. 必威体育下载 , 2018, 67(15): 157509.doi:10.7498/aps.67.20180759 |
[4] |
武香莲, 赵珂, 贾海洪, 王富青.以二乙烯硫/砜基为中心的新型电荷转移分子双光子吸收特性. 必威体育下载 , 2015, 64(23): 233301.doi:10.7498/aps.64.233301 |
[5] |
高静, 常凯楠, 王鹿霞.光激发作用下分子与多金属纳米粒子间的电荷转移研究. 必威体育下载 , 2015, 64(14): 147303.doi:10.7498/aps.64.147303 |
[6] |
王鹿霞, 常凯楠.异质结电荷转移的密度矩阵理论近似研究. 必威体育下载 , 2014, 63(13): 137302.doi:10.7498/aps.63.137302 |
[7] |
王祖军, 唐本奇, 肖志刚, 刘敏波, 黄绍艳, 张勇.质子辐照电荷耦合器件诱导电荷转移效率退化的实验分析. 必威体育下载 , 2010, 59(6): 4136-4142.doi:10.7498/aps.59.4136 |
[8] |
李明雪, 韩奎, 李海鹏, 黄志敏, 钟琪, 童星, 吴琼华.溶剂中一、二维电荷转移分子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理论研究. 必威体育下载 , 2010, 59(3): 1809-1815.doi:10.7498/aps.59.1809 |
[9] |
刘学超, 陈之战, 施尔畏, 严成锋, 黄维, 宋力昕, 周克瑾, 崔明启, 贺博, 韦世强.Co掺杂ZnO薄膜的局域结构和电荷转移特性研究. 必威体育下载 , 2009, 58(1): 498-504.doi:10.7498/aps.58.498 |
[10] |
赵益清, 刘玲, 刘春雷, 薛平, 王建国.氢离子与里德伯原子碰撞中的电荷转移过程. 必威体育下载 , 2009, 58(5): 3248-3254.doi:10.7498/aps.58.3248 |
[11] |
吴 勇, 刘 玲, 王建国.O3+与H2碰撞中非解离电荷转移过程的全量子计算. 必威体育下载 , 2008, 57(2): 947-956.doi:10.7498/aps.57.947 |
[12] |
刘照军, 吴国祯.亚乙基硫脲的表面增强拉曼极化率研究:电磁和电荷转移机制. 必威体育下载 , 2006, 55(12): 6315-6319.doi:10.7498/aps.55.6315 |
[13] |
徐 靖, 王治国, 陈宇光, 石云龙, 陈 鸿.电荷转移型Hubbard模型的相图. 必威体育下载 , 2005, 54(1): 307-312.doi:10.7498/aps.54.307 |
[14] |
魏建华, 解士杰, 梅良模.低维混合金属卤化物中的电荷转移机理. 必威体育下载 , 2000, 49(8): 1561-1566.doi:10.7498/aps.49.1561 |
[15] |
周效信, 李白文.中等能量入射的质子,α粒子与氦原子碰撞的电荷转移. 必威体育下载 , 1999, 48(8): 1426-1432.doi:10.7498/aps.48.1426 |
[16] |
潘多海, 马永红.表面增强的分子间能量转移效应的机理研究. 必威体育下载 , 1995, 44(12): 1914-1920.doi:10.7498/aps.44.1914 |
[17] |
解士杰, 韩吉胜, 姚涛.掺杂聚乙炔中的电荷转移与孤子、极化子等非线性元激发. 必威体育下载 , 1995, 44(10): 1622-1627.doi:10.7498/aps.44.1622 |
[18] |
苗润才, 潘多海, 张鹏翔, 李秀英.金属银表面-分子体系中的电荷转移效应. 必威体育下载 , 1988, 37(11): 1870-1875.doi:10.7498/aps.37.1870 |
[19] |
郑杭, 方俊鑫.碱卤晶体中的电荷转移型激子. 必威体育下载 , 1986, 35(8): 1019-1028.doi:10.7498/aps.35.1019 |
[20] |
周均铭.In-Si(111)界面上的电荷转移及铟原子的表面电致迁移现象. 必威体育下载 , 1983, 32(5): 640-647.doi:10.7498/aps.32.640 |